2021年高考分數即將陸續公布,各位考生和家長也將要根據自家分數開始緊張的志愿填報了。考好更要報好,高考志愿的填報可以說是繼高考之后大家面臨的又一重大難題,只有正確合理地完成了志愿填報,才可以說真正過了高考這一關,完美度過了人生這一重大轉折。
相信今年到了這個時候很多學生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只是還不夠確定,信心不足。大家的高中老師應該也已經教了不少步驟和技巧。那么今天我就站在大學輔導員的立場,從職業規劃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三點建議,也可以說是注意事項,作為參考。
一、搞清楚填報志愿的動機是什么
其實高考志愿填報關鍵是弄清楚你的高考是為了什么。
1、進名校
一些學生和家長很看重學校的名氣,以進入名校為主要目標。這種想法通常適合有較好家庭背景和社會資源的學生,更希望用所畢業院校的名氣來為自己增光添彩,至于就業方面不必過多考慮。
但針對這部分學生,我還是建議,在報考自己分數能進入的最好院校,或者是在老高考“沖一沖”這個環節選擇報考一個超過自己考分的學校時,還是應該注意一點:一旦被這樣的學校錄取,很大概率會進入那個分數最低的專業或者是最沒人報,甚至是最差的專業。所以在這一環節學生們一定要想明白,你“沖”的這個學校,分數最低甚至最差的那個專業你是否真的能接受,如果無法接受,就不要去報。當然,對于普通學生就更需要想明白這一點。
2、好就業
如果是為了畢業后比較容易就業,那要著重考慮的就應該是城市和專業。
首先你在一個城市上學,就意味著有很大概率會留在那個城市工作和生活。因此了解報考院校所在城市的經濟狀況,未來走勢和發展方向就尤為重要,畢竟這些因素也會直接影響你未來的就業。
另外在這里還必須要提醒大家,在報考時一定要注重細節,仔細閱讀學校的招生簡章,搞清楚自己報考的專業到底在哪個校區,哪個城市,以免拿到錄取通知書才追悔莫及。
而說到注重細節,在選擇專業時,更應該發揚這一點。不少學生和家長對專業的理解只是通過字面意思,專業究竟是學什么的根本弄不清楚,考上之后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以為學的是牙醫,沒想到其實是做假牙的;以為自己學的是金融,進去之后才發現更偏向數學專業;甚至有一些同學在報專業時,看兩個專業名稱是一樣的,就隨便報了一個。但其實其中一個有后綴——中外合作,當時覺得無所謂,也沒有去了解,但其實錄取分數、學費層次都有不小的差距;還有上面提到的分校問題,除了地域需要注意,分校的性質更需要了解清楚:會不會錄取你的是某個學校,告訴你在分校上學,但拿到畢業證才發現發證的是另一個學校;或者你以為你讀的是全日制,實際上給你發的是自考的學歷。不要以為這些例子看上去很極端,一般不會遇到,其實這種事每年都有發生。各位學生和家長要時刻記得,在這樣重大的事情面前,還是應該謹慎再謹慎,容不得半點失誤,一旦出現問題,其損失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3、追求未來長遠發展
這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做好未來職業發展規劃,再考慮報考怎樣的專業,并制定好長期的學習計劃,為今后職業的順利發展做提前布局。
以我做十幾年大學輔導員的經驗來看,凡是進入到自己適合且感興趣的專業,并有一定學習目標和發展規劃的學生,不論當初入學的成績是否在上游,畢業后都會有不錯的發展。他們通常在入學之初就考慮好了自己未來是否要考研或考公,未來就業的領域和方向是什么,甚至是已經考慮好自己的家庭環境是支持自己做小池子里的大魚,還是可以遠離家鄉在外闖蕩,以獲取更大的機會。
而能夠做到明確以上問題的學生,絕不僅僅只考慮志愿填報是否能順利升學,避免滑檔,更多的是做了關于高考志愿的長遠規劃——結合自己的職業性格、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個人天賦優勢,以及家庭情況、過往經歷等因素,為未來的生涯管理和職業發展做出合理規劃,并以始為終,指導高考志愿的填報。
如果你是一個需要通過高考和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來為自己之后的職業發展做積累和儲備的學生,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目標和規劃就是你達成這一愿望的最佳途徑。
二、明確目標,拒絕“勸退潮”
每年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就會掀起一波專業“勸退潮”。每個專業的人都出來訴苦,說自己的專業不行,千萬別來讀這個專業。學醫的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新聞的人出來講:“我們就是社會閑散人員,干新聞就是干民工。”甚至還傳出有幾大天坑專業的說法。針對這一現象,身為大學輔導員要提醒大家,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三點原因:
1、這山望著那山高
總覺得其它領域要好過自己的,這其實是一種常態。進到高校學習之后,總會看到自己專業不好的地方,而把其他專業好的地方過分夸大,這也是人性的一大特點。
2、學生本人學業不精
很多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合理的學習目標和發展規劃,導致本科畢業后自身能力有限,在社會中缺乏競爭力。所謂的“天坑專業”一般都是講本科畢業之后的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而且很多專業確實拿到碩士學位后,才能顯示出專業優勢,這些也都是需要在入學時認真了解并做好相應規劃的。
3、學生心態浮躁
很多大學生心態比較浮躁,再加上現在社會比較崇尚“年少有為”,導致很多大學生想著畢業賺快錢,覺得35歲之前不能掙到大錢就不是好專業。可事實上大學出來一般的勞動力,沒有特殊的社會背景和資源,能夠在35歲以后過上社會中產就已經算是沒有辜負大學教育了。
所以,雖然很多專業都有“勸退潮”,但是各位學生和家長不要慌。只要在填報志愿時,對專業的了解和分析按照科學合理的規律來進行,找到適合學生的專業和發展方向,本著謹慎樂觀的態度,未來還是可期的。
三、報考的原則是科學合理
最后說一下最重要的一點,高考志愿填報是否合理,或者說是否成功,看的不是上了多么名氣的學校,也不是沒有浪費考分,更不是進了多么熱門的專業。而是根據考生自身的條件和家庭背景,做出科學合理的填報方案,最終能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不少人聽信了網絡上關于“高考志愿規劃師無用論”的觀點,認為很多信息在網上都能查到,只要自己有時間、有精力,就沒必要花錢請專業機構來做志愿填報。
但事實上高考志愿規劃是一個綜合了升學規劃、生涯管理、職業規劃等多個元素的專業領域,高考志愿規劃師(UAPM)也是很專業的國家認證資質。目前學習該技能和從事該職業的學校老師、考生家長或往屆畢業生也非常多,可以說是應新高考改革趨勢而誕生的一個新興職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我們的學生和家長若對高考志愿填報沒有足夠把握,與其聽信他人的一知半解,不如自己找專業機構進行咨詢。畢竟高考志愿填報很可能是影響人一生的重大抉擇,我本人在高校中國見過太多考得不錯,但因報考失誤,從而改變人生的例子。因此,謹慎選擇,科學合理地填報,也可以說是未來生涯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要尋求專業人士或機構的幫助,務必要選擇懂得生涯管理,有能力為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高考志愿規劃師或機構,這樣的專業人士才能為學生做出科學合理,且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意義的志愿填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