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提案 “所有單位給大學生崗位”,高考志愿是關鍵,家長學校都要重視!
- 高考志愿
- 高考志愿規劃師
- 1977
- 次觀看
- 發布時間:
- 2024年03月08日 14:10:43
在每年的全國兩會期間,無數富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提案匯聚一堂,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今年不例外,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提出的一項提案尤其引人注目——他建議所有單位都應該為應屆大學生提供崗位,以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就業環境的整體改善。這一提案不僅關乎每一個家庭的切身利益,更觸及到教育與就業兩大領域的深層次結合。
在此背景下,職業規劃和高考志愿規劃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如何在高中階段就開始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鋪路,如何選擇一個既符合個人興趣又有廣泛就業機會的專業,成為了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必須共同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們將從職業規劃和高考志愿規劃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倪閩景提案背后的深意,以及它對于學生、家長和教育機構的啟示,共同探討如何在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大背景下,做出更加明智的高考志愿選擇,確保每位學子都能順利邁入理想的職業生涯。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1、并非“所有單位”都需要應屆生,只求賬面就業率,易造成“再失業”
倪閩景認為,對比實際工作內容,很多崗位的要求虛高,部分是應屆生就能勝任的。因此他建議,所有單位要盡量給應屆生提供崗位,以緩解就業難的問題。
上海科技館也身先士卒,向應屆生提供30個崗位,倪閩景歡迎各位大學生的報名。
由企業針對性提供崗位,可部分緩解研究生的就業難,但不是“所有單位”都有崗位可提供。而且,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還要與學生的專業技能相契合,很多就業弱勢專業、冷門專業,甚至都很難提供出對應崗位。
向陽生涯認為,要求所有單位提供應屆生崗位,并沒有切中就業問題的要害,只能算輔助手段。如果只為了賬面上的就業率,不考慮職業定位與個人意愿,就隨意安排崗位,結果也不會好。在不適合的崗位上,人的職業認同感很低,不能產生勞動價值,要么表現糟糕被辭退,要么水土不服離職,造成“再失業”。
根據我們的【舒伯職業發展理論】,大學畢業后的5年,處在<試行期>與<修正期>,是確立職業定位的黃金期。
對應屆生而言,如沒做好職業定位,渾渾噩噩,兜兜轉轉,會加重迷茫焦慮,影響整個職業生涯。如果到30歲后還定位不清,職業生涯就會陷入被動。所以,提高就業率,不能僅僅是“完成任務”,更要注重就業質量和留存率,避免造成“再失業”與“低質量就業”。
2、病根不在崗位少,而是缺乏職業規劃,高考志愿是關鍵,家長學校都要重視
“大學是職業生涯的起步,大學期間規劃得怎么樣,直接決定畢業后的就業質量。”
——向陽生涯創始人洪向陽
根據向陽生涯的大數據統計,63%的大學生沒有未來職業規劃,33%懵懵懂懂,只有4%有明確規劃。
在高一選科、高考志愿等關鍵選擇上,孩子懵懵懂懂、家長漫不經心、學校不管不問,孩子進入不適合的專業,空耗四年青春歲月。
他們對自身所學專業,并沒有職業認同,更沒有未來規劃,對于這樣的應屆生,企業怎么可能給出適合的崗位呢?所以,應屆生就業難,最大原因不是市場提供的崗位少,而是家庭和學校方面,都沒有為孩子做好規劃。
向陽生涯提醒各位家長,孩子進入中學階段,就應開展職業規劃、高考志愿規劃,這是一個以始為終的過程,理想的步驟如下:
初中職業探索>確定職業傾向>選定專業院校>確定高一選課>填報高考志愿
對此,倪閩景委員也說到:“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人才,關鍵是給他們更多選擇,讓他們參與實踐,體現出人才的多樣化。”、“潛在的人才”,就是每個人的天賦優勢;“參與實踐”,就是投入職業探索;每個孩子都找到職業定位,于是就實現了“多樣化”。
根據天賦特長,做好職業探索,找到職業定位,選擇適合專業...這就要求家長要懂得職業規劃,懂得高考志愿規劃,為孩子保駕護航。學校方面也要引起重視,有效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優投率、畢業就業率。
在向陽生涯CCP生涯規劃師和UAPM高考志愿規劃師的學員中,不光有未雨綢繆的學生家長,還有來自高校、高中、中職的工作人員,包括教師、輔導員、招生人員、就業服務人員等等。
【特別提示】
本篇新聞報道【兩會提案 “所有單位給大學生崗位”,高考志愿是關鍵,家長學校都要重視!】內容轉自向陽生涯公眾號(公眾號名稱:向陽生涯職業規劃)文章,閱讀原文可微信搜索關注,想要了解更多高考志愿規劃知識與高考志愿規劃師認證培訓相關內容,請前往向陽生涯網站首頁!
更多福利和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官方訂閱號:向陽生涯職業規劃, shengyaguihua1
右側二維碼
關注
向陽生涯


關注我們,共同點亮職業生涯
我國生涯領域的行業鼻祖,專注職業規劃實戰落地24年